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宗教事务

民族宗教工作动态(第26期)

日期:2025-04-17来源: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访问量:

平罗县

平罗县深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月”、党员冬季轮训等时间节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进行专题授课,统筹利用“平罗统战”等平台,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在央广网、宁夏日报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40余篇,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普法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节点,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等的宣传力度,让法律法规知识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风险体制机制,定期召开风险研判会议,巩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利通区

利通区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旅游景点讲解词、介绍词、标识标牌等,先后建成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等文化阵地150余个,拓展延伸石榴籽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40余处。精心设计“凝心铸魂”“一家亲”“中华情”“红石榴”4条“菜单式”现场教学路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青少年深化开展“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主题活动,宗教界人士持续开展“党亲、国好、法大、教正”主题教育,组织各族群众广泛开展“黄河水甜、共产党亲、习近平总书记好”宣传教育等活动600余场次,依托“在利通 非遗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培育推广竹竿舞、抖空竹等特色大课间,开发麻编绒绣、掐丝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50余项,建设校园艺术实践工作坊30个,组建陶艺、扎染等社团300余个,引导各族群众在非遗体验中不断增进文化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各族干部群众在实物实景实事中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金凤区

金凤区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着力推动425个居民小区各民族交融互嵌。建成“家门口”社区食堂25个,社区老年大学16所、居家养老服务站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覆盖率达100%。通过“拆小并大、拆墙并院”的方式,打破物理区隔,扩大各民族共享的公共空间和社区环境。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组建“民族团结宣讲队”“石榴籽宣讲队”及辖区“安居大妈”等100余支宣传队,宣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举办“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石榴籽课堂”“板凳会”“庭院会”等活动900余场次,覆盖居民6.9万人次,引导社区居民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切实增强社区各族居民“五个认同”。

中宁县

中宁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文明实践与传统文化碰撞出别样“火花”。通过设置非遗展厅,将非遗展示、教育、体验等功能融为一体,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展“敬老爱老传佳话·民族团结促发展”、万人品鉴蒿子面、“杞·红”燎甘节篝火晚会等主题活动及春节舞龙狮、端午包粽子、中秋话团圆等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厚植各族群众家国情怀。

兴庆区

兴庆区以“铸牢”宣讲团等为载体,培育优化“红色传声筒”“石榴嫂”等理论宣讲项目25个,精准打造“板凳会”“乡村大喇叭”等一批群众性学习宣讲品牌,开设“银龄课堂”“小马扎课堂”等,将党的政策与社区治理案例结合,深入社区、小区开展铸牢宣讲580余场次,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不断凝聚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成立兴庆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打造“石榴籽”精品课30节,以“现场课程讲授+线上同步直播”方式,组织辖区3.4万名青少年同上一堂思政课。组织青少年学生到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场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举行爱国主义教育800多场次,引导各族青少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用好“石榴籽警务室”“石榴籽调解室”等平台,创新推出“石榴籽联动化解”工作法,推行“小事”就地议、“大事”网格议、“难事”党群议的机制,开展普法活动42次,化解矛盾纠纷315件,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联系电话:0951-6363291 邮编:75000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63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21 网站地图 宁ICP备1020027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