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媒体视野中的宁夏民族团结故事 > 中央媒体视野中的宁夏民族团结故事

品香茶、看花海,再到杨岭感受美丽新农村

  

马克俊不养牛了!两个多月前,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把家里的牛棚改成了阳光房茶馆,“老马茶馆”的牌匾一挂,有模有样!

马克俊家牛棚改建的“老马茶馆”


开起了茶馆,牛怎么办?要知道,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养牛可是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2016年7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
  总书记走了之后,固原市、泾源县两级党委、政府专门开会研究,决定在泾源县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统一规划下,发挥杨岭村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杨岭村建设成宁夏新农村的样板村。
  这个村共319户122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7户341人,目前剩余7户25人未脱贫。村子2016年脱贫销号,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60元。
  因为牛棚味道太大,像马克俊这样,家就在旅游区内的,为了不影响游客,可以自愿把牛托管到后山政府招商引资来的养殖企业内,集中养殖。一头价值15500元的大黑牛,每年可以得到至少960元的分红。
  去年总书记到马克俊家看望时,家里有5头牛。后来又下了1头小牛犊,马克俊卖掉了3头牛,将3头安格斯大黑牛托管到了村后山的养殖园区里。

村后山的养殖园区


政府有了规划,村干部跟马克俊商量盖新房、翻新牛棚变茶馆的事情,马克俊想了想就答应了。他琢磨这肯定是个好事,自己养牛不见得有人家企业养得专业养得好,每年还有分红,何况3年以后牛还是自己的,再多开个茶馆赚钱,是个美事儿。
  牛棚变阳光房茶馆,马克俊没有出钱,因为茶馆是政府打造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但他想着该买的东西自己也得买,政府给配的盖碗茶盅他觉得太小,水一口就喝完了。于是他瞒着媳妇,偷偷跑到县里去买了全套的新茶具。
  一个青花盖碗茶盅18元,他一口气买了20个。
  “那天下着雨呢,天不亮老马就出去了。他媳妇看见我问我呢,老马天没亮就出去了,是不是地里干活去了。其实我知道他干啥去了,他头天偷偷告诉我了。”今年年初由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派驻到杨岭村工作的第一书记郜贤说。
  当天老马还花了2000元钱,买了一台电视机。按照设计,这台电视机挂在墙上,平时可以播放总书记在杨岭村、在老马家牛棚考察的画面。
  要知道,去年一年,贫困户马克俊家的收入不到1万元。
  从“等、靠、要”到自己花一大笔钱买电视、买茶具,这思想上巨大的转变,和一次“走出去”分不开。
  今年5月份,已经脱贫的马克俊,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厦门考察学习。从来没有坐过飞机的他第一次出远门,心情很激动。
  厦门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人家管我们叫新厦门人,不排外。”“人家那的人素质确实高,也诚实,买茶叶,看的是什么就装什么,分量不少。”马克俊说。
  茶馆建好了,也来了不少游客,福建的游客多,还有西吉、隆德、吴忠、银川等地的游客,甚至有从台湾来的80多岁的老人也到老马茶馆喝茶。
  游客不少,马克俊却没赚钱。为啥?
  “我们山上的水这么好,又不花钱的水,人家那么远道而来的客人,看我们这主席来看过的地方,喝两口茶咋收钱呢?”马克俊说。
  总体而言,马克俊今年轻松多了,近半年没干过农活。牛托管了出去;山上的10亩树苗,种好除除草让长着就行了。几个月没做农活的马克俊,手都白净多了。
  “今年轻松得很,但是收入还没减少。”马克俊说。
   不仅没减少,因为村里花田花海的建设,马克俊的媳妇杨玉琴今年以来还多了一份在村里种花、除草的活。每天能赚100元、80元不等,今年以来也增加了几千元收入。

在家门口干活的杨玉琴

不远处的马科家也有很大变化。去年总书记去他家的时候叮嘱他,把孩子教育搞好,学知识、有文化,决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马科告诉记者:“主席给我说的话一定要听,再苦再累,孩子我一定要让上学呢。”
  马科家庭贫困,因为劳动力少、缺技术,他和媳妇打工,还有三个要上学的孩子。大女儿上高职、二女儿上高中、小儿子上小学,虽然泾源县这几个阶段全部实行了免费教育(3年学前教育+9年义务教育和3年高中教育+3年中职教育的免费助教体系),但是生活费对他而言也有一定压力。
  不过今年活多,在县上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班里学了钢筋工技术的马科,在盐池县打工,媳妇在村里干活,俩人收入都还不错。他一天140元、150元的收入,媳妇一天100元到80元的收入,还有托管牛的分红以及一家牛棚改成的阳光餐厅。等村上的旅游业渐渐发展起来了,马科家可以把农家乐开起来。
  马科默默算了算,说道:“今年肯定能脱贫。”
  马克俊和马科家的情况是村里贫困村民的一个侧面。跟上了村里的整体发展,只要都身体健康接下来的日子也错不了。
  郜贤介绍,杨岭村的主要产业有养殖、草蓄和乡村旅游。当前,养殖业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而旅游业,将是未来村民增收的新动力。
  杨岭村的旅游项目建设采取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进的无锡文旅集团投资1.7亿余元,实施基础设施、民俗改造、生态农业和旅游配套设施等建设工程。
  目前,村里已经完成920亩各种花卉种植,1200亩生态牧场的牧草种植;建设了5条旅游专线公路;建成2座文化娱乐广场,1所幼儿园,3个停车场。
  现在,站在山腰上俯瞰杨岭村,设计规划已经能看出个模样了,大路、小路两边的花田花海、游步道,已经吸引了不少过客驻足,再能有上一口特色美味,就能吸引更多人。
  郜贤介绍,村里已经开展过多次农家乐烹饪培训班,村里妇女的积极性很高。今年4月份,村民马克习、马德财两家的农家乐已经开始运营,月纯收入达1.5万元。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派驻的扶贫工作队队员柴芝春发挥自身特长,组织村民学唱“花儿”,为了以后农家乐开起来,游客来了有个“乐子”。这些在以前较为闭塞的杨岭村,是不可想象的。
  村里的老房子,这次也赶上了机会,采取政府扶持、企业援建、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三改一整”,即改厕、改厨、改围墙、整治院落环境。
  这样一来,今年记者见到的杨岭村,和去年照片、视频里的杨岭村已大不相同了。
  据统计,因各类建设增加的招工、各项产业等收入加起来,预计到2017年年底,杨岭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含务工收入),稳步实现了致富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