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民族工作

铸牢活动集锦第19期

日期:2025-02-05来源: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访问量:


同心县

同心县采取插花混居方式全面构建同小区共单元的互嵌式结构,在小区景观设计、文化长廊嵌入中华文化符号、元素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永安社区通过“板凳会”“圆桌会”“廊亭会”等形式,宣传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内容,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增强“五个共同”意识,进一步树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豫西社区成立社区托管中心,开设作业辅导、书法、美术及社会实践等课程,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担任辅导教师,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并围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构建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邻里大家庭,搭建起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打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石榴籽家园”。

原州区

原州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传统文化进乡村,铁路帮扶助振兴”暨移风易俗宣传展演活动在官厅镇、彭堡镇、黄铎堡镇、炭山乡、河川乡等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火热开展,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也将移风易俗理念深植百姓心间。巡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为载体,涵盖了小品、戏曲、歌舞、快板等多种表演形式。演员们以生动形象的表演、通俗易懂的台词,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厚养薄葬等时代美德,用通俗的语言引导群众转变婚丧观念,营造健康向上、节俭文明的新风尚。

青铜峡市

青铜峡市黄河坛景区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组织师生近100人,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冬日研学实践系列活动,以参观黄河坛开启本次研学之旅。黄河坛全称为“中华黄河坛”,建造目的是表达中华儿女饮水思源、感恩戴德、崇敬吟颂黄河母亲。黄河坛浓缩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再现了华夏五千年文化辉煌,通过参观黄河坛,让学生们感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有效增进了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兴庆区

兴庆区中山南街富强社区市民驿站着力打造2300平米的“1+4+10”一站式服务便民惠民之家,设置音乐室儿童之家等功能室,配备象棋桌、乒乓桌等娱乐设施,搭建“五社联动”共建共治共享服务平台,以“民族团结宣传月”“我们的节日”等为契机开展“千年古韵焕非遗”“春风细语传家风”“书香社区·悦读同行”等主题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其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亲子家庭幸福感,促进辖区各民族群众交流互鉴。

海原县

海原县关庄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挖掘大山里老百姓的故事,选树群众认可的优秀典型,逐步在全乡形成了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热潮。充分利用“薯香关庄”微信公众号这一有效载体,开设“榜样在身边”“我身边的雷锋故事”“关庄乡‘石榴籽’小故事”等专题专栏,宣传优秀典型和感人事迹,力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使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推动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灵武市

灵武市新联会联合城一村、灵州书院开展“迎春送暖显真情 勠力同心开新局”主题暖冬市集活动,让新春佳节的温暖传遍大街小巷,为城市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活动现场邀请了灵州书院的书法老师们和石榴籽工坊的非遗传承人,展示书法和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现场为群众写春联、剪窗花、送“福”字,在学习、交流、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大武口区

大武口区锦林街道举办“灵蛇献瑞 锦林大集”赶大集活动。专业的舞狮团队用高超的技艺和蓬勃的活力带来最具传统韵味的新春祝福,极具地方特色的社火表演闪亮登场,展现出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让辖区居民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而且拉近了居民的关系,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在活动现场,志愿服务队开展消防安全、普法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宣传宣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联系电话:0951-6363291 邮编:75000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63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21 网站地图 宁ICP备1020027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