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活动集锦第25期
石嘴山市
石嘴山市坚持把就业服务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的关键举措,着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做优做细做实“10+N”公共就业服务,常态化开展政策直播、直播带岗、入企探岗和走场巡播等活动。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举办“石榴花开 ‘职’等你来”直播带岗活动,通过“石嘴山市就业”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网络平台,面向各族群众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开展网上职业指导服务,同时为5家企业直播带岗,发布岗位信息94个,拓宽了各族群众就业渠道,推动以就业创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宁东管委会
宁东镇建安社区以“小队伍、微讲堂、小屏幕”为抓手,创新打造“红石榴”小讲堂品牌项目。以“小切口”推动“大宣讲”,整合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及辖区居民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红石榴”小讲堂志愿服务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辖区各族常住居民、流动人口送理论、送政策、送温暖、送关怀。宣讲团以“坐下来学+走出去讲”的模式,深入辖区多场景开展宣讲,并拓展线上阵地,借助“小屏幕”实现“大联动”。打造“红石榴”小讲堂线上宣讲团,定期通过微信网格群、视频号等方式,拓展理论宣讲新阵地。通过党员微信群、居民网格群,定期推送民族团结故事、民族政策法规等50余次,让各族群众“随时随地随身”点播学习。
惠农区
惠农区银河苑社区通过“三会一课”、交流研讨、送学上门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石榴花开香满苑 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宣传宣讲活动9场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等各方面和全过程,持续夯实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多种代办代购服务,协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对接帮扶单位等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50多次,为各族群众搭建起一座温暖的互助连心桥,全面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泾源县
泾源县香水镇香水社区打造“红石榴家园”文化阵地,开展“我们的节日”、“吟诵国学经典 品味传统文化”等主题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共度传统佳节、传承中华文化。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组织宣传宣讲活动16场次,开展“黄河水甜、共产党亲、习近平总书记好”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组建以党员为主体、居民志愿参与的“邻里帮帮队”、“邻里互助社”,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代购、疏导、陪伴等定制化服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29件。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116名老人提供入户探访、家政保洁等“六助”服务。建立社区“暖心驿站”,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关爱服务,营造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
利通区
利通区金星镇依托1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33个网格、9个“石榴籽”广场,织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网络,通过“亲邻集市”“邻里会客厅”等形式,增进邻里感情,促进民族团结,打造了“下楼享服务,推门见烟火,转角见温情”的温馨社区生活场景,为各族居民搭建了深入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同时组织20余家部门、单位在开元社区共同举办“邻好吖”亲邻集市,让各族群众在“赶大集”的烟火气中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集市上既有非遗漆扇制作、金丝掐画制作等文化体验,也有“妈妈的油香”“甜蜜小铺”等烟火味道,还有反诈课堂、健康义诊、家电换新等多元场景。各族群众在互动体验中找到“归属感”,在文化交流中感受“石榴情”。
大武口区
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是异地搬迁的劳务移民集中安置区,多民族群众共同生活在这里。社区构建“1+3+N”红色网格体系,将3个党支部划分12个网格党小组,成立“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志愿者”服务团队,整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9家共建单位资源,通过“网格议事会”解决居民诉求152件,矛盾化解率达98%。建立“文明积分超市”,将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等6大类行为量化赋分,累计兑换家政服务、就业培训等12项权益,吸引430名各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经验做法被《中国社区报》专题报道。依托社区“文化大院”,建成“非遗工坊+电商直播”综合体,培育“沐恩巧媳妇”IP矩阵,开发刺绣、剪纸等文创产品18类,年销售额突破120万元;原创短视频《贺兰山下的新家园》全网播放量超500万。
自治区各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联系电话:0951-6363291 邮编:75000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63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21 网站地图 宁ICP备1020027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