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活动集锦第26期
泾源县
泾源县第二中学联合共青团泾源县委组织学校200余名师生,前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以“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为主题的“红色印记”实践研学活动,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积极作用,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让学生在“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活动中学有所长,学有所悟,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激励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长征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兴庆区
兴庆区新华街富华社区通过打造“一街一房一站一廊一步道”将室内阵地延伸至室外,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的运动会、文艺汇演、百家宴、“石榴籽”金牌店小二商户评选活动等,为各族群众、辖区企业商户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推动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定期举办主题讲座等活动。组织社区“石榴籽”宣讲队累计开展“百场万人”宣讲活动6次,微宣讲30次,累计覆盖居民2000余人次,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灵武市
灵武市各社区以“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工作体系为指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端午节各类活动当中,兴业路社区工作人员以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为引,为各族群众讲解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风格特点和寓意内涵;育才街社区为辖区学生们开展掐丝珐琅制作体验,以丝为笔,以釉为彩,体验从铜丝到艺术品的神奇转变;在朔方路社区,非遗传承人从端午龙舟刺绣纹样详细讲解到祈福图腾,每一个技艺都藏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智慧,大家争相尝试缎面绣、平针绣、剪纸等非遗技艺,在一针一线中增强文化自信。各族群众齐聚一堂,体验传统民俗魅力,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宁东镇
宁东镇梅苑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绘就“互助和谐一家亲”的民族团结新图景。社区组建由人大代表小组成员、党小组成员、社区警务员等构成的“五员议事队”,推行“居民点单-代表派单-部门接单-社区管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体系,确保居民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依托社区文化活动室,搭建“民族文化大舞台”,让各族居民在文化活动中增进交流、凝聚共识。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艺绘中华·味聚团结”、舌尖交融,共话团结之情等主题活动,让民族团结从“概念”走向“具象”,让各族居民从“相邻”变为“相亲”,奏响民族团结时代强音。
金凤区
金凤区第十七小学举办“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活动,以“知识浸润+情感共鸣+实践体验”三维路径,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入脑入心。金凤区第十七小学教师带领金凤区第三十五小学、金凤区实验小学学生以“艺术+思政”的创新形式,通过排箫演奏、舞台剧、朗诵等形式传递文化根脉,串联起各民族共生共荣的时代记忆。来自不同学校的各族青少年齐聚一堂,在互动交流中一同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一步加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心田。
盐池县
盐池县花马池镇以文化认同为纽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厚植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根基。依托传统节日,建强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持续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党建凝心增才干 以学促干开新局”组织宣传统战业务能力培训班,让“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聚焦“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精准施策、精细服务,建立劳动力信息台账,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与村民就业意愿,采用“理论 + 实践”的教学模式,搭建就业对接平台,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户”的目标。形成“创业带动就业”良好氛围。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让各族群众在民生保障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自治区各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联系电话:0951-6363291 邮编:75000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63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21 网站地图 宁ICP备1020027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