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工作动态(第17期)
大武口区
大武口区通过“五嵌五促”,整合辖区医院、学校、商圈等“N”类资源,深入开展“1+N”行动,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切实实现各族居民“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心有所栖、病有所医、居有所安、学有所教、事有所办”居住环境,打造“邻里汇”社区治理共同体,盘活辖区约3000余平方米网格阵地,建设含思政教育、智能体验、法治建设、活动拓展、综合服务于一体的“邻里汇”党群服务中心,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空间平台,促进辖区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浓厚氛围。
泾源县
泾源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各民族交流互鉴、融居共享。充分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业态,持续完善全域旅游服务供给体系,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上升,通过挖掘整理县域文化资源,创作宁夏首部实景花儿歌舞剧《柳毅传书》和《六盘山花儿留住你》音乐广播剧,让游客亲身感受、沉浸式体验泾源本土文化特色和魅力,进一步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各族群众在“吃、住、行、游、购、娱”中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同心县
同心县举办“守望相助·同心筑梦”“石榴籽宣讲轻骑兵”讲身边的铸牢故事分享大赛。全县基层“石榴籽宣讲轻骑兵”,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挚情感,讲述那些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关于脱贫致富、关于个人成长的故事。宣传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鼓励基层干部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有明显的优越性,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丽新同心汇聚磅礴力量。
贺兰县
贺兰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举办2024年“村BA”篮球赛、“国色天香中华情”牡丹花文化节系列活动、“情满中秋 ‘悦’赏华服”民族团结进步月主题活动,“火把节”村赛村宴村晚、西夏啤酒音乐节、图片摄影巡回展、中国画邀请展、民族音乐会、民族健身广场舞大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100余场次,生动展示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奏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美乐章。同时,全力打造稻渔空间休闲生态观光园、星光村文化康养民宿、牡丹花乡、稻蟹主题生态公园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景区,让各族群众“抬头可见、驻足可观、触手可及”。
灵武市
灵武市将民族事务治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治理现代化,将治理民族宗教事务贯穿于“1+6”基层治理体系中,真正做到惠民生、增福祉,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通过广泛宣讲,持续发挥“同心灵州”宣讲品牌作用,打造精品专题党课,开展专题学习、专题宣讲130场次,受众达7000余人次,通过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情感基础。以“人民楷模”“治沙英雄”王有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王晓花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引领社会新风尚,让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在平时、深化在基层,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
兴庆区
兴庆区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 石榴红花耀古城”为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报道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和典型事例进入大众视野。受邀的多家媒体代表走进兴庆区掌政镇新创家园社区、银古路街道大团结社区、宁夏光耀实业有限公司、丽景街庆春社区等点位,实地了解乡村、社区和企业因地制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效,切身感受各族群众团结致富、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良好精神面貌。
永宁县
永宁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依托“工会大讲堂”“劳模工匠五进”进机关、乡镇、学校、企业、驿站,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增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为主要抓手,着力打造职工多元化文化活动场所,依托妈咪小屋、爱心托管班、劳模工作室等阵地为职工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情绪减压、职工阅读分享会等活动,在服务职工群众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治区各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联系电话:0951-6363291 邮编:75000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63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21 网站地图 宁ICP备1020027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