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宗教事务

民族宗教工作动态(第29期)

日期:2025-06-23来源: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访问量:


大武口区

大武口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黄河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引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开展非遗展演,邀请非遗传承人展示传统技艺和民俗表演,涵盖剪纸、泥塑、传统戏剧等多种形式,同时开设互动体验区供游客参与手工制作,将富硒农产品形象融入工艺创作,多层次、多形式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挖掘传统节日和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以节为媒、以节聚客、以节促发展,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加大节庆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全力拓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路径。

中宁县

中宁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举办“黄羊钱鞭”非遗展演、戏剧展演、万人蒿子面品鉴等330余场群众性特色文旅活动,着力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实施“1+12+N”“铸牢”主题文化工程,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全县80余支基层文艺团队创作中,打造“文明杞乡”综合实践平台,开展理论宣讲、非遗传承等10场主题活动,精准服务群众3.2万人次,构建起“活动吸引——作品聚人——服务暖心”的实践链条。同步紧紧抓住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组织开展“声音里的经典”主题比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比赛等主题活动40余场次、“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铸牢”交流教育活动21场次、“小宁大讲堂”轮播和集中宣讲进校园132场次,覆盖9300余人次。引导各族青少年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增进“五个认同”。

贺兰县

贺兰县打造互嵌式社区,围绕坚持和深化“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探索“六度六圈”全方位互嵌模式,分类培育“花园石榴籽”融居型、“团结幸福圈”商圈型、“金河红纽带”村居型等示范社区7个。成立“贺您同行”志愿服务队170支,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阮世忠、“全国道德模范”海智梅、“全国最美家庭”何雪红等一批示范典型。挖掘“贺兰故事”,大力宣传“海鱼陆养”“宁杞闽茶”等闽宁协作“山海情”故事,欣荣村、江南村等生态移民“山川情”故事,讲好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感人故事。

盐池县

盐池县举行“感恩母亲河——行走的思政课”暨中小学“体育+铸牢教育”足球研学营活动。46支师生研学代表队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深刻领会红色精神、感悟地域文化,在行走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运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次活动融合了盐池道情皮影展演、非遗作品展、“非遗育苗行动”进校园、文博互动体验活动等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引导青少年在感受祖国壮美河山和厚重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在体育竞技中锤炼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促进民族团结。

永宁县

永宁县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挖掘各行业各领域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基层情况熟的优秀代表组建“石榴姐姐”队伍,坚持校园课堂与社区实践联动,持续开展“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等主题活动。“石榴姐姐”们通过科学实验、户外实践,不断深化各族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交流,在红色课堂中,她们化身红色讲解员,以通俗易懂又充满童趣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中共宁夏工委的光辉历程,让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植青少年心中,奏响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最强音”。

灵武市

灵武市聚焦“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积极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区环境。打造“红石榴就业行动”示范样本,构建以“红石榴家政”“石榴籽车间”等为代表的一批平台阵地,搭建车间建到家门口、岗位送到家门口、培训办到家门口、就业就在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同时将“街居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延伸至小区网格,把社会力量归集到网格,推动网格“办小事”,部门“解难事”,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从“网格管理”到“网格服务”的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联系电话:0951-6363291 邮编:75000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63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21 网站地图 宁ICP备1020027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