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工作动态(第33期)
西夏区
西夏区立足辖区高校集中优势,创新实施“校校牵手石榴红”活动,出台《西夏区“校校牵手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组建创新联合体5个,实施“石榴籽”五大行动,推动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教科研成果等互融互通。上线“同同团团带你游西夏”小程序,推出“小石榴研学地图”,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20余场次,参与师生达5万余人次,引领各族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增强“五个认同”。辖区各学校积极培育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品牌,银川市中关村小学推出铸牢“四融四促”品牌,编排“花开中华”“石榴花开别样红”民族韵律操;西夏区第十一小学打造“四进五融合”品牌,将创建少年军校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同步推进;银川市第十六中学开设“金玲胡麻”多学科劳动教育实践“铸牢”特色课程。
彭阳县
彭阳县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矩阵,持续推动各族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融在一起、富在一起”,携手踏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扎实推进“百企兴百村”三年行动,推动100家民营企业与113个村(社区)结对帮扶,政府有组织输送务工人员2581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875个,引进龙头企业“宁夏东升有机种植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种管销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各族群众种植有机蔬菜2000亩以上、就业300人以上。
海原县
海原县妇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引领联系服务职能,深化“巾帼大宣讲”,利用“海原TV”“海原妇女之声”等新媒体矩阵,宣传党的政策、妇女动态等200余篇。举办“幸福是首歌”“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等系列主题活动30余场次。深入实施“马兰花”妇女创业支持行动,发放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214户4805万元,扶持农村妇女发展种养殖业、商贸业服务等优势产业。开展“春风送岗”活动,提供岗位对接,帮助576名女性解决就业难题。组建巾帼普法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22场次,引导妇女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妇女儿童身边。
青铜峡市
青铜峡市委统战部、工商联、伊协开展“沿着总书记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主题党日活动,前往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旧址、同心县新华社区、宁夏移民博物馆、红寺堡区弘德村实地观摩学习。在观摩学习中深刻感受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伟大实践,感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建设家园的团结力量。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也是一次铸魂强基的精神洗礼。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加快建设全面转型全域美丽全民富裕的现代化青铜峡贡献统战力量。
泾源县
泾源县充分发挥“青年讲师团”“红领巾讲解员”宣讲作用,面向各族青少年广泛开展宁夏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宣传教育,推动思想引领从“有形覆盖”转向“有感浸润”。立足闽宁协作背景,连续四年带领青少年赴福建参观教育实践基地、历史文化场馆,加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共同厚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组织闽宁两地青少年开展长期书信结对交流活动,收集研学活动日记、整理感悟分享,形成一批青少年视角下的“闽宁协作故事”,通过“沉浸式研学+互动式体验+长效化联结”三维模式,推动各族青少年从“初识”到“相知”再到“共情”,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永宁县
永宁县开展以“用脚步丈量历史,以行走感悟文明”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活动,组织闽宁镇800余名师生探访西夏陵,并与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乡的师生现场连线,两地师生通过网络直播,共同观看了《多彩西夏陵》《璀璨福安》宣传片,分享了民族团结故事及文物传承保护的感悟。不仅深化了对彼此文化的认知,更在思想碰撞中凝聚起共同的责任担当。此次活动将历史教育、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既发挥了西夏陵作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优势,又深化了闽宁两地教育协作的内涵,为青少年搭建了文化互鉴、情感互通的桥梁。
自治区各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联系电话:0951-6363291 邮编:75000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63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21 网站地图 宁ICP备1020027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