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塞上江南新气象全面小康新征程 > 风清气正篇

“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

发布时间:2020-04-27 来源: 塞上江南专题

  

 

上图: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惠安移民村迁出区窑山山大沟深的地貌(2月12日摄);下图:惠安移民村整齐划一的移民房与四通八达的道路     新华社 王鹏/摄

  
  今年5月14 日,记者在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团结村的村史馆里,看到了这个村建村至今的发展足迹。从1995年移民建村到2003年修路、建学校,再到 2007年发展枸杞产业,一幅幅图片生动反映着这个村庄艰苦卓绝的变迁史。
  2003年当选为村支书的张生明,当初面对土地盐碱大、基础设施差、致富路径少的局面,暗自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切。他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抓起,带领村干部修建排碱渠和通往沿山公路的村路,为老百姓搭起“致富渠”和“致富路”。2007年,张生明提议种植枸杞,并成立枸杞合作社。当时,有不少人投来质疑的目光。
  “我给大家落实苗子,落实补助,我这里有市场渠道,挣不到钱,大家赶我走。”张生明带着村干部多次到上级部门争取,终于“争到”在团结村搞有机枸杞规模化试点的机会。
  2008年,张生明自费1万多元注册5个类别商标“塞上奇源香”,送给了合作社。这一年,枸杞丰收,一般枸杞市场价格每斤15元,团结村的打上自己的品牌,每斤100多元还供不应求。当年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合作社社员也从61人增加到382人。到2017年,团结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3300多元。
  枸杞种植成为了团结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张生明创新工作机制,成立功能党小组,把党员分别编入产前培植、田间管理、鲜果采摘、加工包装和宣传销售等5个环节,结成220对党群共富联合体。由此,构建起“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功能党小组+党员致富能手+农户”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如今的团结村,村子美了,村民富了,“先富带动后富”蔚然成风。
  在宁夏,像团结村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而这,与自治区在农村大力开展的“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密不可分。
  2017年9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区村级党组织中开展“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全区农村基层推广“两个带头人”工程经验的意见》,大力实施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本保障 ;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能力素质 ;加大选拔力度,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三强”行动,深化以“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壮大脱贫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两个带头人”工程,着力解决部分村级党组织缺人、缺钱、缺场地和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能力偏低、群众公认度偏低等问题。
  “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促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自治区各地迅速推开,收效良好。
  中卫市以开展“三大三强”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两个带头人”工程,为脱贫攻坚培育典范,树立标兵。沙坡头区镇罗镇关庄村种菜能手姚明军,在打理好家庭农场的同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村及周边12个村的100余户村民发展韭菜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沙坡头区柔远镇冯庄村建立产业联合党支部,在产业园区开办“田间学校”,建立“党员示范棚”,做大做强设施蔬菜产业,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1438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
  近3年,彭阳县选拔32名熟悉产业发展的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将369 名致富带头人、12名返乡创业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或担任主职;新建“基地型”“合作社型”党支部55个、党小组201个 ;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2个;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1267人、农村党组织和脱贫致富“二合一”带头人98名 ;采取“八型帮带”模式,结对帮扶群众2.87万人……“只有把党的力量、群众力量、市场力量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建工作政治引领作用,脱贫攻坚才会更具含金量。” 彭阳县委书记赵晓东说。
  2017年,西吉县培育选拔296名“五强”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发展优秀村党组织带头人262人;建成返乡人士创业园区、协会、合作社35个,返乡创办经济实体的务工人员达4300人,培育农村“两个带头人”1065名,带动就业近3万人。马莲乡张堡塬村推行“支部+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成标准化生态肉牛养殖园区1个、100只以上规模化设施养羊场12 个、10头以上规模化设施养牛棚16个、5000只以上标准化养鸡场2个,全村牛存栏达2500头,羊存栏达4800只。
  “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要抓好抓实,必须不断提高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时刻把农民放在心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张堡塬村村支书苏相峰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