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的一个大风天,我们驱车至银川30公里外的闽宁镇,一路尘土飞扬。贺兰山东麓干燥少雨的气候是生产优质葡萄酒的绝佳条件,但也容易带来干旱的问题。古人为应对干旱,自汉代起就开挖沟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其中有一条渠建于西夏时期,名叫西夏渠。立兰酒庄就位于这条古渠的东边。
年轻英俊的邵青松早已等候多时。在成为立兰酒庄“庄主”之前,邵青松是服装设计师。2012年,他与朋友一起创立了立兰酒庄。经过6年的潜心钻研,邵青松所酿的 “揽翠系列”葡萄酒已经获得了世界三大葡萄酒大赛的金奖。
这样高品质的葡萄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为了解答疑惑,邵青松带我们专门参观了酒庄的酿造车间。这里一尘不染,发酵罐擦得亮眼。走近其中一个正冒着冷气的罐子,邵青松说这就是传说中生产揽翠系列葡萄酒的“独门绝招”——干冰冷浸渍法:利用干冰将发酵罐的温度降低至6度,浸皮4到6天,经过低温浸皮的葡萄酒可以散发出最精致、最复杂的果香味。在国内尚无先例的情况下,立兰酒庄完全靠摸索实现了这一工艺。
邵青松相信人的力量。为保证葡萄酒的水平,他专门组建了一支梦幻团队,负责种植和酿造的都是有20年从业经验的老师傅,他自己则身兼老板和首席酿酒师。
在地下酒窖里,记者碰到正在检查橡木桶陈酿情况的刘莉。她和在酒庄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一样,来自闽宁镇原隆村。自2013年全家从隆德县温堡村搬迁过来以后,她就在家门口的立兰酒庄工作了。经过培训,再加上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勤奋努力,刘莉最终从没有一技之长的搬迁移民变成了负责酒庄日常运行的管理人员。
作为目前唯一与易地搬迁移民扶贫村合作的企业,立兰酒庄租用流转原隆村村民土地1600亩,每年向移民村支付费用共计230万元左右。此外,酒庄所有临时用工都来自移民村,每年临时工的工资支出将近400万元。
如果说,年轻的邵青松是以跨界的眼光,不断创新酿造技术来追求葡萄酒的极致表达,那么年过半百的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公司首席酿酒师俞慧明,则是用他前半生的所有心血来酿造中国最好的葡萄酒。
西夏王葡萄酒业公司是宁夏农垦所属国有企业,前身是1984年建立的玉泉营葡萄酒厂。酒厂筹建之前,公司挑选了9人到秦皇岛市昌黎果酒厂学习葡萄酿酒技术,年仅20岁的俞慧明就是其中之一。在一年时间里,俞慧明师从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泰斗郭启昌学习葡萄酒酿造技术。1985年,在俞慧明等人的大胆探索下,玉泉营葡萄酒厂酿造出宁夏第一支葡萄酒。
30多年过去,青丝熬成白发。当年那个毛头小伙子,如今已经成为西夏王酒业的灵魂人物。目前,西夏王酒业种植优质葡萄面积13.2万亩,是国内拥有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企业,已成为自治区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宁夏自主品牌“西夏王”葡萄酒已成为区域强势品牌,2012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还曾获得国际葡萄酒烈酒大赛金奖、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百大葡萄酒国产组金奖等200多项国际荣誉。
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透气性好,富含矿物质,降水量少,生态环境几乎没有任何污染。经过30多年的发展,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引进了数个世界500强企业建基地、酒庄,吸引了一大批国内有实力、有影响的大企业落户。
2013年,贺兰山东麓被世界葡萄酒大师罗宾逊编入被喻为“葡萄酒圣经”的《世界葡萄酒地图》,标志着贺兰山东麓产区成为世界葡萄酒产区新板块;2015年,世界葡萄酒大师丽兹·塔驰将贺兰山东麓编入《全球葡萄酒旅游最佳应用》一书,作为美国大学葡萄酒教材。与此同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品牌蜚声海内外,成为宁夏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西夏王、长城云漠、张裕、贺兰晴雪、银色高地、迦南美地等酒庄的葡萄酒,如今已远销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11个酒庄的14款葡萄酒成为我国外交部接待驻外使节的推介用酒,外交部长王毅称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是中国最好的葡萄酒。2016年6月,银色高地酒庄的霞多丽干白和阙歌干红葡萄酒成为李克强总理招待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国宴用酒,这是中国本土小酒庄葡萄酒第一次登上国宴舞台。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高度重视:连续6年组团参加世界葡萄与葡萄酒(OIV)大会,宣传宁夏产区;2013年,成立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和宁夏葡萄酒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葡萄产业人才高地;组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和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联盟,聚集100余名国内外葡萄产业知名专家为产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进60名国际酿酒师来宁服务,培养了一批能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借鉴法国列级酒庄分级管理经验,出台《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酒庄列级管理办法》,于2013年开始评选列级酒庄,成为中国首个实行列级酒庄管理的产区……有力推动了宁夏产区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了产区与酒庄的健康发展。
2012年,自治区出台《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一个葡萄文化发展中心、三个葡萄酒城、十个葡萄旅游小镇、一百个以上特色葡萄酒庄、百万亩葡萄基地、千亿元综合产值”的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建成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近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从社会效益看,葡萄产业为移民提供了12万个就业岗位,工资性收入近9亿元,人均达3140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成为该区域农民就业增收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