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搬来时,这里还是干沙滩,出门一身土,垃圾满地跑。现在绿化搞起来了,卫生也跟上了,街道变成了绿色通道,人人讲卫生,家家都是文明户。”今年5月15日,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民海国宝向记者感慨。
22年前,这里还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如今早已成为6万多西海固移民安居乐业的移民新村。海国宝作为原隆村的第一批移民,2012年从固原市原州区搬迁来,对农村环境的变化感受十分深刻。
走进原隆村,记者看到一座座白墙红瓦的院落村舍整齐排布,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相互交错,街道两旁是绿化带和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如今,村民们已经完全适应了移民后的新生活,对居住环境十分满意。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自治区坚定不移地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然而,曾几何时,宁夏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任务十分艰巨。
2006年,宁夏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010年被环保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和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试点,2013年又被确定为全国两个全覆盖环境综合试点省区之一。
与此同时,自治区相继出台《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农村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宁夏农村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等15项农村环保地方标准,为建立完善农村环保长效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依据。
2013年出台的《农村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从农村环境状况、农业污染防治、人居环境建设、村镇生态示范创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5个方面构建规划指标体系,以推进落实“以奖促治”政策为载体,将农村环保与黄河中上游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结合起来,与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推进高质量的农村生态环境、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和高度和谐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自治区环保厅提供的材料显示,2010—2015年全区累计投入农村环境整治示范资金19亿元,对全区2362 个行政村及242个生态移民安置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有效保护农村集中式水源地501处,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48座、分散式处理设施228座,铺设集污管网1691.65公里,建设垃圾中转站(点)178个、填埋场113座,购置垃圾箱(池)27.93万个,发放垃圾转运车14265辆。截止2015年底,全区实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作为最大受益者的人民群众有着最切身的感受。
如今,在彭阳县的各个乡村,每天都有两趟垃圾转运车来回收垃圾。村民把家里的生活垃圾放入垃圾转运车,实现了垃圾集中收运和处理。住在古城镇黄甫新村的村民马国林感叹说:“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过去村里环境卫生差,有些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清理,污水都流到村里的小河沟,大家觉得臭,但没办法。现在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我们都特别高兴。”青铜峡市叶升镇五星村村民李广高对近年来的环境改善非常满意。
贺兰山脚下,一幢幢青砖白瓦的小院绿意盎然,主路和街巷的水泥小路干干净净。这里是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团结村。村党支部书记张生明对记者说:“随着村庄环境的改善,每个村民都有了一份保持村庄整洁卫生的责任心,积极投入到了环卫的工作中来。”目前,村民们都有了“村庄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共识。
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将城市“以克论净”环卫保洁模式向农村进一步延伸,结合环境整治闭合圈的打造,建设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风尚美、环境美的“五美”村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每天都有由村民组成的环卫工人打扫村庄街道,时刻保持街道干净整洁,让村庄变得更加美丽。
在盐池县麻黄山乡赵家湾村,何先正老人总喜欢到门前占地400多平方米的新建小广场去活动。“现在,树绿了,空气好了,还有锻炼身体的地方,出门心情都大不一样。”
2017年4月,自治区印发《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强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从而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20年,宁夏将实现建制镇和中心村污水处理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85%,70%的行政村实现污水处理,行政村垃圾处理率达到90%;全区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3%以上,实现回收网点在地膜使用集中区全覆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贮存设施比例达到85%以上。
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推进、深化,宁夏的农村必定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