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塞上江南新气象全面小康新征程 > 团结和谐美好家园篇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0-04-27 来源: 塞上江南专题

  

  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是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也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宁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如公元前8世纪起到战国晚期的乌氏、朐衍、义渠等戎族,西汉末年的羌族,三国时的鲜卑、匈奴等,唐时的突厥、回纥等,宋时的党项及后来的蒙古、满等民族,都为开发宁夏地区作出过重要贡献。长期以来,从陕西、甘肃、河南及江南等地迁来的大批汉族,把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以及中原和江南的文化带到宁夏,秦、汉、唐时在黄河两岸屯垦开掘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水利工程荫泽至今。

  秦汉时期,这里就成为古丝绸之路东段北线重要节点。欧亚商旅往来不绝,文化形态多元,交汇融合 , 同生共长,形成了既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又有着鲜明宁夏特色的文化传统。
  宁夏自古就是多种文化的荟萃之地。高台马社火、回族剪纸、贺兰皮影戏、六盘山地区山花儿、隆德杨氏家族泥塑、北武当庙寺庙音乐……这些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以独到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正如今年3月19日,在宁夏人民剧院首演的大型原创音乐剧《花儿与号手》所彰显的主题 :宁夏这片土地,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献礼剧目,该剧再现了红军战士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历程,歌颂了花儿姑娘的纯朴无华和各族人民的正义精神。全剧以现代音乐剧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突出时代元素,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将宁夏“花儿”与江西民歌交汇,引发山野风情与崇高理想的共鸣,凸显对美好心灵、青春和生命的赞美。
  近年来,自治区陆续推出《花儿声声》《王贵与李香香》《花儿与号手》等精品剧目30余部,其中两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部剧目摘得文化部“文华大奖”和“文华剧目奖”。话剧《回民干娘》深刻反映了西海固地区回汉人民的道德情怀,赞美“无私奉献的人间真情”;《闽宁镇移民之歌》则讲述了宁夏生态移民搬迁过程中移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这些优秀剧目立足宁夏地域文化资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引起强烈反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宁夏有汉、回、满、蒙古等48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6月,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旗帜鲜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推动民族团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人民携手阔步迈向新时代。自治区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共享现代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相互认同,在借鉴中实现创新性发展,增强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中华文化的意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新作为新风采。努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也必将确保自治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